最近閱讀了管理學家彼得·圣吉的《第五項修煉》——一本服務于學習型社會的學習型書籍。這本書的基本思想可以這樣概括:一個學習型組織的創新過程需要有自我超越、心智模式、共同愿景、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這五種修煉,而學習型組織步入正軌的標志,就在于這五項內容的整合,這只有通過第五項修煉“系統思考”才能高效完成。
《第五項修煉》主要是為企業組織服務的。而對企業而言,企業大學,就是整個企業的“第五項修煉”,就是鍛造整個企業的系統思考力、核心競爭力的“最強大腦”。
最近二十多年,企業大學這種“第五項修煉”在中國企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。早在1993年,摩托羅拉中國區大學的成立,就為國內帶來了“企業大學”這一全新理念和形式;1998年,海信學院成立,成為中國本土最早的企業大學。從那開始,越來越多的大型名企,開始構建自己的企業大學,如著名的中國移動學院、海爾大學、TCL大學、騰訊學院和中興通訊學院等。復地集團的復地學院更是成為中國輕型企業大學成功范式的代表。仔細觀察后不難發現,這一批企業大學有一個共性——都是企業在進入“青壯年的黃金時期后建立的。實際上,當一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、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時,產業基礎已經基本穩定,企業文化已經初步成熟,風險挑戰逐漸積累增加,此時通過成立企業大學、企業學院的方式來服務于企業的人才培養、文化傳承、知識創新、前瞻研究、變革管理和價值鏈整合,這已經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。
那么,企業大學這樣一種“第五項修煉”的使命是什么?如果結合彼得?圣吉的《第五項修煉》來說,它的使命深刻體現在其對前四項修煉的整合上。
企業大學的第一個使命,是整合第一項修煉——自我超越。稻盛和夫曾說:“假如員工們自己沒有足夠的動機去挑戰增長目標和技術開發目標……就根本不會有增長,不會有生產力的提升,也不會有技術進步?!闭驗槿绱?,企業必須搭建一個平臺,以讓員工個體不斷追求學習,不斷自我超越,不斷為創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擴展自己的能力。而一個企業大學的啟動,將會給廣大員工提供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多樣的輔導和培訓機會,這有利于幫助員工識別自身學習潛力、明確學習方向、提升成長內驅力,真正實現自我激勵、自我約束、自我成長,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質,最終實現自我超越。
企業大學的第二個使命,是整合第二項修煉——心智模式。心智模式,實際上就是就是個體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和商業世界觀。彼得·圣吉認為,心智模式根深蒂固的慣性力量,會把最杰出的系統思考智慧淹沒。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式,就是加快對企業員工的“思維培訓”。談到思維培訓,企業大學有一項重要的使命,就是對企業的“關鍵少數”——即中高層領導干部——的思維進行培訓。因為他們的戰略思維定位,將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企業未來的走向——干部們的思維模式如果是效率優先、執行優先,那么整個企業的思維模式都將是效率優先、執行優先;干部們的思維模式如果是勤儉持家、精益求精,那么整個企業的思維模式都將是勤儉持家、精益求精;干部們的思維模式如果是創新求變、永葆青春,那么整個企業的思維模式都將是創新求變、永葆青春。因此,企業大學承擔著塑造干部思維模式、進而塑造整個企業思維模式的艱巨任務。
企業大學的第三個使命,是整合第三項修煉——共同愿景。企業大學的使命,就是通過授課,向企業管理層深度闡釋企業的愿景、人文理念、經營理念、核心價值觀、核心人才觀和工作文化,讓干部們深刻理解企業史,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加統一價值觀、統一話語體系、統一操作規程,最終達到這樣的效果:每一位干部的個人愿景,就是整個企業的共同愿景,猶如全息攝影,即使不斷去切分全息照片,不管切到多小,每一片都仍然顯示整體。
企業大學的第四個使命,是整合第四項修煉——團隊學習?!斑@個時代已經不再是個人修煉的時代,而是集體修煉的時代?!睂W會團隊學習,對當今企業來說,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性。通過企業大學這樣一個平臺,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被傳播給全體員工,企業早期可能長期存在的“游擊戰”習慣,逐步演變進化成規范化大兵團作戰,使五湖四海的能人逐漸轉變為同心同德的同門戰將。
以上所述的企業大學四個使命,最終全部整合進企業大學本身這一“第五項修煉”中,從而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力。今天,任何一個現代化、國際化企業,都要有一個現代化、國際化企業應有的學習力。希望企業大學這一“第五項修煉”,能夠伴隨中國企業的文化基因一路前行,成為中國企業弄潮破浪的強大智力保障。對我們而言,這就是彼得·圣吉《第五項修煉》的現實意義。